企业管理效率低下
人不在流程只能等,审批签字常因领导不在而被动等待。如遇较为紧急的流程,则需人肉催促领导,效率低下。
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之后,企业无需持续聘请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,这为企业省去了绝大部分的人力成本资源。
并且,在之前为了满足企业的定制化需求,需要进行系统采购,而在助码低代码开发软件中可以轻松实现各系统的配置,
为企业省去了采购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。
市面找不到合适系统,定制开发比较困难
身处小众细分行业,急需系统来促进业务发展,但市面上符合我们业务特点的系统少之又少。
企业软件实现过程中的第一痛点还不是贵,而是需求沟通的复杂。
有业务需求的人不是开发软件的人,能够开发软件的人对业务痛点并没有切身的体会和经验。
于是行业非常依赖专业的企业软件需求分析和实现方法设计能力,但这个能力是非常稀缺的资源。
这也难怪企业软件开发需求的提出主体总是五花八门的,他们之间也需要进行复杂的沟通和信息汇总。
更要命的是,很多时候需求在实施之前都无法100%确定,企业自己无法提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。
这时候,要么需要求助于咨询机构这样的外脑,要么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这两个方案听起来都不令人舒适。
前者绝非普通中小企业所能够承受,后者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质量。
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出现让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案变得更加现实。
如果整个系统过于复杂,可以先从一个具体的环节开始,
局部数字化(比如先把订单管起来)。
反正用平台搭建的速度足够快,用户甚至可以利用代码生成器来生成企业应用原型,在实际使用中进行验证,确认了终端用户可以掌握,
原先识别的问题可以被有效解决之后,再继续推进更完整的实施。
已有系统,但不好用
采购了一套通用内部管理系统,很多应用根本用不到,某些功能点又做的不够精细。
企业软件需求的多样化是定制开发模式的起源。虽然标准软件产品能够满足企业应用需求中的共性部分,
但是因为行业、规模和产品内在特性的差异,每个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流程都有自己的特点,而且它还会根据企业的规模阶段不断演变。
这种差异在不同职能中程度不一,一般来说,围绕产品设计、制造和服务履行的核心业务流差异度更高,而人事,财务等价值创造的支持环节差异度比较低。
在这种背景下,用户始终在寻求一种既能保持足够的灵活性,又能够控制开发的成本和复杂度的方法,助码低代码开发软件基本就是直接针对这个问题而诞生的。
系统很多,互不兼容
公司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建立了多套数据互不连通的系统,如果能实现数据共享、交互统一就好了;
为企业解决数据在不同应用之间存在流通障碍的情况。助码低代码应用程序开发软件可以和多个第三方应用进行集成,利用低代码的脚本实现高扩展性服务集成。